>>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履职有“法” 建言有“度”——记兴庆区政协常委、北京大成(银川)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王昱洁
2025-09-05 09:02:40   来源:华兴时报

  王昱洁(左)在社区听取居民意见。

  作为深耕律师行业20余年的专业人士,兴庆区政协常委、北京大成(银川)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王昱洁身兼多职:九三学社社员、银川市律师协会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兴庆区检察院听证员、国家三级创业咨询师和高级心理咨询师。这让她能够从多维度洞察社会问题,提出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从婚姻家事调解到智慧城市建设,从社区垃圾分类到自然灾害应急……翻开王昱洁的履职记录,涉及社会发展、民生关切的方方面面,她用法律人的严谨与温度,在政协平台书写着充满民生情怀的履职答卷。

  专业赋能 从法律实践到制度建言

  “律师的职业特性让我们更善于发现问题本质,而政协委员的身份则让我有机会推动问题从制度层面解决。”王昱洁这样诠释自己的双重角色。

  2021年,兴庆区两会期间,王昱洁提交《关于将离婚协议书作为附件留存婚姻登记机关的建议》,引起了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件提案源于她在执业过程中处理的多起婚姻家事案件。“男女双方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时,使用的格式离婚协议书条款较为简洁,对于子女抚养争议较大、财产种类繁多、债权债务复杂的夫妻难以满足具体约定需求。”王昱洁发现,精简版的离婚协议书在履行过程中,常因约定不明引发诉讼,法院在认定时多以民政局的格式协议为依据。她在提案中建议,民政部门将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并签订的详细版离婚协议书作为附件留存,被民政部门积极采纳,从源头上减少离婚后纠纷的产生。

  类似的职业敏感和专业视角,还体现在王昱洁今年提交的《关于加大兴庆区人民法院诉前财产查控力度的提案》中。她建议法院优化诉前财产查控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和时间节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快速查询被告的财产信息。“这有助于防止被告转移、隐匿财产,确保案件调解或胜诉后能够顺利执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王昱洁说。

  王昱洁还将普法宣传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2022年兴庆区政协创新推出“委员说法”栏目,王昱洁积极参与其中。在首场讲座中,她巧妙运用《都挺好》等影视剧剧情作为案例评析,通过以案释法,让听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截至目前,王昱洁通过线上平台推送法治微信小课堂已达2700多期,有效推动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未雨绸缪 以法治思维守护城市安全

  作为法律人,王昱洁的视野还投向了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在《关于提升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自来水应急管控的提案》中,她展现了前瞻性的思考。

  “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会对城市供水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引发水管破裂、水质污染等问题。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对水进行管控,特别是加强总阀管理,能有效避免因管道受损、水流外溢等带来的安全风险。”王昱洁在提案中详细阐述了应急响应与总阀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水质监测与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昱洁提出的《关于构建兴庆区智慧天然气管控体系的提案》。她建议,依托“云边端”体系架构建设模式,分区域构建智慧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基于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利用三维重建技术重构区域城区建筑内外三维实景模型和天然气管道布局显示,在此基础上架设末端传感器,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各区域甚至各天然气使用端口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她谈道。这件提案充分展现了王昱洁作为政协委员的远见卓识。她表示,这一体系能够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违规操作,做到超前预警、预先管控、提前解决。

  回望履职路,王昱洁感慨万千:“只有将委员建言资政的履职工作和律师的本职工作有机融合,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才能在两项工作的融合中创造展示委员价值的新优势。”

  民生关切 于细微处展现担当

  除了发挥专业优势,王昱洁还将目光投向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深入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需求快速增长。王昱洁注意到,兴庆区作为老城区,公园、运动场地有限,每到傍晚和清晨,往往人满为患。反观学校的运动场地,大多都铺设了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场,在双休日、寒暑假以及傍晚的课外时间基本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经过深入调研,她提交了《关于在兴庆区范围内的学校操场对市民开放的建议提案》,呼吁在寒暑假、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校园运动场地向社会公众限时开放。“学校的运动场所由国家划拨土地,公共财政拨款建设,其财产属性为全民所有,人民群众理应享有合理使用的权利。”王昱洁的提案既有法理依据,又充满民生温度。

  垃圾分类也是王昱洁持续关注的民生问题。在《关于从幼儿园、小学即培养垃圾分类理念的提案》中,她提出,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培养垃圾分类理念,能够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建议教育部门组织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垃圾分类教材或绘本,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呈现,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记者 陈 敏 文/图)


【责任编辑】:包瑞